封面圖片:(圖一)中部幾次郎銅像
距今大約400多年前,日本剛結束了長達百年的戰國時代,以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為首的全新江戶時代正式展開,而明石城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所築成。西元1617年小笠原忠真在第二任幕府將軍德川秀忠的命令下接管明石地區並開始建築本座城堡,並在幾年後完工,雖然他在1632年便被轉封到小倉城,但他對於這整個城的建設卻為當地帶來的莫大的影響。明石位於本州島與淡路島的交通要衝,除了經濟上有著豐富的資源,在當時戰國時代的背景下,其軍事價值也相當高,建立明石城除了能夠樹立城主的權威,更能直接監視海上交通的動向。
而為了保護這些重要區域,在1883年將包含明石城古蹟等區域劃分起來作為縣立公園使用,「兵庫縣立明石公園」也在1918年正式開園,包含有許多運動設施、圖書館及便民使用的停車場、活動廣場及庭園外,最重要的還有剛剛寫到的明石城古蹟。而一進到明石公園就可以看到被認為是幕末時期開發了明石地區的主要人物「中部幾次郎」的銅像。
明石城又被稱為喜春城及錦江城,是一座建立在丘陵上的典型平山城,也是除了知名的姬路城作為交通要衝的重要堡壘,目前是日本指定的國家文化財。位置大約落在JR明石車站北側位置,從城上可以直接俯瞰整個明石街景,建築設計主要以分佈在四個角落的「櫓」為主,分別為巽櫓、坤櫓、乾櫓、艮櫓,並沒有設置大型的天守城,根據日本書籍『日本城郭大系』寫到,明石城「以櫓代天守」作為主要的防禦及觀測設施,但卻保留了東西約25公尺、南北約20公尺的天守台,如果在上面蓋一層五重的天守,估計規模可以到熊本城一樣的大小。而四個角落的櫓也因為地勢良好而有著相當不錯的防護能力,西側靠著明石川、南側有著運河及港口、北側有池子及自然森林等保護,能夠在制高點觀察城外的動向又不容易被侵犯。
不過面對地震頻繁以及政策更替的日本,老式建築也是備受考驗,明石城的艮櫓先是在明治時期的廢城令後被解體,乾櫓又因為要維修剩下的兩個巽櫓、坤櫓而被拿來做為材料拆解,因此只剩下了巽櫓、坤櫓,公園的部分也曾遭受到二次大戰砲火襲擊而毀損,1995年明石城更在阪神大地震後受到重創,花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才修復完成,現在僅存的坤櫓、巽櫓便成為到訪名石城最重要的兩個遺跡,而內部目前也有開放參觀,對於城郭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妨到明石公園探訪,也可以感受下這座四百年城郭的獨特魅力!